23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广东21地市在行动 收藏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券时报、南方日报、南方+
2025-05-22
近日(5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若干措施》着重发挥监管、货币、财税、产业等各项政策合力,从增加融资供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提高支持精准性、落实监管政策、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政策保障、做好组织实施等8个方面,提出23项工作措施。
从内容上来看,《措施》对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保障这两个方面的部署最多,均涉及5条具体举措。
◉ 在增加融资供给方面,要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小微企业贷款监管引领、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 ◉ 要在融资对接基础上,注重协调解决小微企业实际经营困难,激发小微企业经营活力。鼓励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倾斜对接帮扶资源,加大支持力度。 ◉ 强调要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法人类贷款、民营类贷款投放。同时,还明确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 ◉ 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规范成长后到北交所上市,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带动同行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 支持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指导辖内区域性股权市场不断提升面向小微企业的规范培育、股权融资等服务能力。 ◉ 支持创投基金加大对初创期、成长型小微企业的股权投资。探索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考核机制,拉长考核评价周期,提高风险容忍度,发挥好投早投小的引导作用。
在完善政策保障方面,《措施》提出了优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有序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强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这5条具体举措。
◉ 其中,在优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方面提出,在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综合运用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业务奖补、资本金补充、绩效考核等方式,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拓展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稳步扩大业务规模,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积极向小微企业降费让利。 ◉ 同时,要落实好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总体发展目标新增了“提质”一项。
所谓“提质”,就是要加强风险管理,指导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质量。
《措施》对此也有进一步部署,要求强化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两个方面。
《措施》指出,要结合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制定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差异化标准,简化分类方法。同时,引导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核销空间和资源,释放更多信贷资源。研究优化小微企业贷款核销政策,以试点方式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营用途的信用贷款清单式核销上限,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此外,在督促相关机构落实监管政策方面,《措施》明确提出要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机制。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优化条线管理模式,健全一级、二级分行的部门设置,对分支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10%,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实施不低于50BP的优惠。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大省,率先响应国家部署,建立起省、市、区(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机制引领、平台赋能、专班推动,打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在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牵头统筹下,广东21个地市同频共振、比学赶超,各显其能、各出实招。
从高效运转的融资专班,到务实落地的“千企万户大走访”;从“粤信服”平台的智能撮合,到信用清单、政策工具的一站直达……一项项创新举措落地生根,一笔笔“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在各地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为了全面展现广东各地贯彻机制部署、推动银企对接、破解融资堵点的典型做法与特色成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特别推出“广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在行动”21地市主题海报,集中展示各地如何以机制为桥梁、以数据为引擎、以走访为纽带、以金融为水源,用一系列有力举措为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释放发展动能。
